发布时间:2024-05-19 浏览:次
在德力西近两万人的员工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走出校门,走进德力西的大门,从此以“德”为家,把自己的青春,融入了德力西40年的发展史。他们是德力西沧桑巨变的亲历者、见证者,是依托德力西事业平台获得个人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德力西事业、文化忠诚的传承者、践行者。 本期让我们走近德力西电气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设备经理朱邦权—— 在2024年这个“新质生产力”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词的年份,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有一位设备专家,他坚守在工作一线,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推动德力西制造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他就是朱邦权。 / 朱邦权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设备经理 朱邦权,高级技师,现任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设备经理,也是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员。曾荣获德力西电气持续改善案例金奖等,并被评为“温州市断路器行业技术专家”、“乐清工匠”、PG·电子(中国)官方网站“优秀员工”等。共获2项实用新型专利。 自2003年加入德力西以来,他历经设备电工、电工组长、设备主管,步步成长,直至现在的设备经理。他始终秉持着一个信念:“就是要干别人没干过的事。”这种对未知领域的挑战精神,驱使他不断突破自我,寻求技术上的新突破。 朱邦权的工作涉及设备的各个方面,从日常养护到故障排除,从操作规程的落实到电力供应的保障,他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尤其在设备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上,他更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和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德力西电气对智能化设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朱邦全深感责任重大。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他笑着说:“我的性格就是喜欢挑战,我很喜欢填补行业内的一些空白技术。”这句话不仅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也是他多年来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的信念。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在面对困难时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热情和追求。 2018年初,朱邦权在日常工作中敏锐地觉察到,检验员们在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部件参数时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挑战:当遇到R角、弧度等特殊类型时,传统的测量方法难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同时,如果使用三座标测量仪进行检测,调整过程复杂,效率低下,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测量工作的精度,还拖慢了整个生产线的进度。面对这一“堵点”,朱邦权没有选择回避,而是决定带领团队主动承担起改进这一现状的重任。 朱邦权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他们决定跳出传统思维的框架,寻求信息化检测手段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最初,他们尝试通过引入高精度传感器来检测特殊零部件的尺寸,虽然检测的准确度有所提高,但检测速度并未得到显著提升,整体效率依然低下。面对这一困境,朱邦权和他的团队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尝试新的方法。 在一次次的试验和摸索中,他们逐渐发现了使用视觉镜头辅助检测的潜力。通过反复修改运行程序,优化算法,他们成功克服了数据重复精度偏差大的问题,最终开发出了一套IQC来料视觉检测系统。这套系统不仅实现了对部件尺寸的高效、准确检测,还能同时大批量检测同类零部件,并将检测结果自动存入系统,极大地减轻了检验员的工作负担。与原测量设备相比,这套系统的效率提高了10倍,成本仅为原设备的六分之一,精度更是达到了微米级±0.01mm。 这一成果不仅得到了公司的认可,更在2019年11月荣获了德力西电气2019年持续改善案例大赛的“金奖”。 对于朱邦权和他的团队来说,这仅仅是他们在研发道路上的一个节点。他并未驻足于当前的成绩,而是积极投身于新的研发项目中,持续探索创新并寻求更高的突破。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三代设备的升级研发,我们终于克服了交流接触器振动噪音人工检测的问题,实现了智能化检测,填补了行业内的空白。”朱邦全最近一直忙着这项工作。 在此之前,接触器的测量普遍采用工装夹具手工检测和人为触摸感官检测,这种方法不仅精度有限,安全性能也存在诸多不足,同时检测方法简陋低效,难以满足现代智能化检测的需求。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领导把这项研发任务交给了朱邦全团队。面对困难,朱邦全毫不退缩,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同时,朱邦全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这项研发上。“有时碰到一个卡点,我一天就埋在设备和电脑前,一定要把它弄懂了,我才能安心下班”。朱邦全带领团队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艰苦研发。在这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但每一次失败都让他们更加坚定地向前迈进。终于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研发出了全新的交流接触器振动噪音检测设备。 这款设备能够自动判断交流接触器的振动噪音、开合等参数,对测量结果进行自动判定,大大降低了对测量人员的能力要求,同时消除了人为测量和判定带来的偏差及不确定度。与原测量方式相比,这款设备的检测效率提高了40%,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支持在线流程,并能实现100%的自动全检,有效防止了人为的错漏。噪音检测数据得以量化,可作为质量检测的重要依据,并与公司数据库联网,形成完善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未来,这款设备还将实现人机AI互联,自动学习及便于数据储存与读取。 入职21年来,朱邦全以奋斗者的姿态潜心钻研。他主导完成了设备效率改进60余项,创造效益500余万元;实施质量改进80余项,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主导完成节能改造和安全改进30余项,节约成本200余万元。 面对未来,朱邦全依然保持着对技术的热情和追求。他表示:“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日益深入已成为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引擎’。我们设备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学习适应新趋势当机会来临时才能把握机会赋能德力西高质量发展赢得未来。”